时间:2019-07-2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五、结论 尽管狂犬病的历史很长,狂犬病仍然是一种很重要但被忽视了的传染病。狂犬病毒(RABV)的许多分子病毒学特征已被很好地鉴定,我们现在已充分认识到感染动力学和免疫状态的细微差别与该病毒的传播有关。 RABV在群体中的地方性维持依赖于在不稳定的狭窄的窗口期内的传播。现在很清楚,该病毒之所以能避免灭绝,是由于采用了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可塑性的机制,该机制既适用于一般宿主,也适用于特殊的储存宿主。 在自然景观层面,数学模型和系统地理学分析提供了RABV传播的流行病学蓝图,但与生态、气候和人为因素相关的问题仍然存在。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有证据表明,RABV要能在新宿主物种中持续存在,存在着巨大的障碍,生态学的机会和病毒适应都是克服这些障碍所必须的。 不过,宿主转变仍在发生,分子进化动力学研究已经揭示了净化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的作用,以及病毒和宿主遗传背景对这种转变的重要性。进一步研究当代的宿主转变将有可能揭示狂犬病的起源之谜。 对现代RABV的研究揭示出在我们对该病毒如何在其动物宿主中迁移的理解中的微妙之处。从现场研究和分子病毒学研究所获知识的汇合将是充分认识狂犬病的关键。 在20世纪建立了食肉动物疫苗接种计划,接下来的步骤将是制定类似的战略和技术来控制储存宿主蝙蝠中的狂犬病,必须将可快速区分毒株的诊断技术整合进监测工作,提升我们的预测能力,能确认爆发流行,并协调当地资源以阻止这种致命的人畜共患病的蔓延。
参考文献: Christine R. Fisher,et al.:The spread and evolution of rabies virus: conquering new frontiers(狂犬病毒的传播和进化:征服新的前沿阵地) 甘肃论文发表咨询QQ2219005666;投稿邮箱:haifall@vip.qq.com(发论文服务流程查看) |
上一篇:高校为解决问题还是为发论文而科研